臺中市 沙鹿區
今日人氣:0
累積人氣:99
- 生態文史豐富 經濟產業多元
沙鹿位在中部的海線地區,自清代以來,一直是臺灣南、北交通樞紐,加上日大正11 年(西元1922 年)西部海線鐵路全線竣工,沙鹿成為海線地區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,隨著時代的進步與建設發展,現在的沙鹿境內不但擁有連貫南北的鐵、公路交通網絡,同時設有臺中航空站,也因為交通設施完善,奠下了工、商業發展的基礎,更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繁榮。
沙鹿的開發,根據考古研究發現,大約在4500 至3500 年前已有先住民在此地生活。但直到西元1650 年,當時統治臺灣的荷蘭人對全臺展開人口調查,留下了沙轆社30 戶,有106 人等描述,這是目前為止所發現最早關於平埔族沙轆社的記載。隨後歷經明鄭和清代,漢人入墾沙轆社域,並且取得了優勢的地位,迫使平埔族社群逐漸式微,沙鹿成為以中國泉州移民為主的漢人社會。
來到沙鹿的移民主要以拓墾為業,但因大肚臺地地力貧瘠加上取水困難,僅南、北勢2 溪附近的區域能耕種水田,其餘則多種植花生、蕃薯及甘蔗等耐旱作物。因為上述地形及氣候的因素,農業的發展受限,沙鹿地區的居民開始往工、商業發展,早期從事傳統農產加工之碾米及製糖業,其後更有陶瓷、紡織及成衣加工業的發展,促使商業的崛起,擁有多元經濟活動基礎的沙鹿,已成為臺中市西部海岸地區的生活圈中心城鎮。 - 類別: 歷史景點
- 縣市別: 臺中市 沙鹿區
- 發行日:2014-01-03
- 發行人:中華文化總會
- 關鍵字: 文化 觀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