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南市 傳統老店
今日人氣:0
累積人氣:83
- 民間工藝傳承活化廟宇用品
開臺歷史最早的臺南,老市區曾是臺灣政治、經濟中心,列為古蹟的廟宇林立,與敬神膜拜相關傳統行業和民間工藝,代代相傳或注入新元素,彷彿有說不完的昔日風華。
近400年前,荷蘭人買下當時臺江東岸赤嵌一帶土地,開闢普羅民遮市街,後來再築城。普羅民遮街大致就從現在民權路、永福路口的大井頭,往東到鷲嶺。入清初期,先民搭船來臺多由大井頭附近上岸,熙攘汲取井水非常熱鬧,府城流傳「食大井水,無肥嘛(美)」(註1)之說。
與目前安平相隔的臺江淤積為五條港,後來暴雨山洪沖流陸化,大井頭離海愈來愈遠,居民仍依賴井水,東西向大井頭街、帽街、草花街、鞋街、竹仔街、武館街,和南北向打銀街、上橫街,是府城也是全臺最熱鬧商業區,直到日本人在現今中正路闢建「末廣町」才被取代。
臺灣光復後,大井頭附近出現多家福建來臺繡莊、佛具店,並有全臺批發聞名的布街。市府拓寬民權路拆除井欄加鐵蓋,清朝官員劉家謀100多年前詩句,所謂「舊蹟空餘大井頭」,如今連井欄都不見了。
府城大街早經拓寬,打通銜接新的街道了,許多傳統老店和民間精緻工藝,也因時空轉換而興替了。我們且由最東端的民權路1段,開始走讀持續上演的老店故事吧! - 類別: 歷史景點
- 縣市別: 臺南市
- 發行日:2014-01-17
- 發行人:中華文化總會
- 關鍵字: 文化 觀光